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方瑋 譚錫源)“部分涉農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體力型技能培養與機械化農業生產不相適應,傳統的知識體系與智能化農業發展不相適應等問題?!痹谌珖r林高校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第八次研討會上,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院長劉懷鋒建議,在新農科背景下,涉農高校可通過工農交叉融合等方法,改善農科人才培養與農業生產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近日,中國高等農業教育發展戰略論壇暨全國農林高校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第八次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本次會議由全國農林高校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協作組主辦,華南農業大學承辦。全國42所涉農高校的120余名*學者與會,探討新時代高等農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今后學生面對的不是單個農業機械,而是機械群。我們應面向未來培養新型農業工程人才?!敝袊r業大學原黨委書記瞿振元認為,涉農高校只有提升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培育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的農業專門人才。他建議,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下,涉農高校應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科技與教學雙向融合。涉農高校還應通過開新路、育新才、樹新標等改革,扎根中國大地,掀起高等農林教育的質量革命。
“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是農業現代化基石。”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介紹說。近年來,該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聚焦*學科建設、聚焦現代農業發展、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學校還積極拓展辦學資源,深入開展教育教學與體制機制的綜合改革,努力培養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技術人才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一環?!睖厥瞎煞莞笨偛眉娲笕A農事業部總裁陳瑞愛建議,涉農高校應通過人才共享等校企產學研合作,讓企業為高校優秀人才提供培訓和實驗室學習機會。自1992年展開校企合作以來,溫氏與華南農業大學在長期產學研合作中,形成了“利益捆綁、責任捆綁、權力捆綁、科研捆綁、人才捆綁”的共贏發展機制。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